
游戏特色
1、为生命寻找新世界
带领人类寻找新未来,在太空上创造、保存及建立新社会。从荒地上的脚印开始开发你的新世界,将它进化成人口繁茂的热闹城市。设计一座宜居的城市,然后扩展你的文化与能力,超越这贫瘠星球上的所有梦想!在搜寻资源并拓展拓居点时,前往火星、金星和月球探索,揭开它们隐藏的秘密。
2、管理资源
随着城市发展,你必须在资源生产与社区成长需求之间取得平衡。你必须提前规划,想办法为你的居民提供地球上视为理所当然的物品。密切监视氧气、水和粮食等城市资源,确保你的市民健康,城市持续繁荣。
3、让你的殖民者开心
管理你的生产与建设的雄心,不忘让居民幸福快乐。不同的设施会以不同方式影响居民的幸福感,所以必须确保你未来的乌托邦不会变成糊涂邦噩梦。确保你的居民能接触文化,建造图书馆、剧院等等,用赌场、运动场吸引观光客。
4、不定期活动
太空不可预测,没有永保安全这一回事!从故障到起火、从名人来访到科学突破,你必须做好准备,调整策略,让你的拓居点顺利运作。

游戏玩法
1、在管理远大的生产和建造目标时,始终把定居者的幸福放在心上。
2、不同的设施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定居者的幸福感产生影响,所以你将需要确保你的未来主义乌托邦不会沦为反乌托邦式的噩梦。
3、确保为你的定居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,建造图书馆、电影院等,并且通过赌场、体育场等设施吸引到更多游客。
4、太空充满了不确定性,没有什么是永远安全的!从故障到火灾,从名人到访到科学突破,你需要随时做好准备,调整你的策略以便使聚居点的一切都井井有条。

游戏亮点
(一)动态危机管理系统
全流程突发事件链
飞船航行中可能触发「陨石雨」「引擎故障」「氧气泄漏」等 12 类基础事件,以及「黑洞引力扰动」「外星文明拦截」等隐藏事件。例如,当飞船穿越小行星带时,需在 15 秒内完成「躲避 - 修复 - 加速」三连操作,否则船体结构值将降至临界值。
生命安全优先级机制
紧急情况下,玩家需在「优先修复生命维持系统」与「抢救科研数据」间快速抉择。若选择前者,可保留殖民者生命但损失 20% 科研进度;后者则反之,决策直接影响后续殖民效率。
多维度应对策略
应对危机需综合运用「资源调配」(如用备用能源修复引擎)、「科技解锁」(提前研发「应急护盾」)和「地形利用」(靠近气态行星利用引力弹弓规避追击)。例如,遭遇太阳风暴时,需将飞船驶入行星阴影区并启动磁场发生器,操作失误将导致全员辐射中毒。
(二)星系沙盘级探索体验
真实宇宙尺度建模
游戏采用「恒星系 - 星际区 - 总星系」三级地图结构,包含 12 个恒星系、48 颗可殖民星球及 200 + 太空废墟。例如,从太阳系到半人马座 α 星系的航行需跨越 4.2 光年,途中需规划燃料补给点并应对暗物质云干扰。
动态生成的探索变量
每个星球的「宜居指数」由温度、气压、辐射等 16 项参数动态计算,同一星球在不同时间点可能因太阳活动周期出现环境剧变。例如,火星在太阳黑子高峰期温度会骤降 30℃,迫使玩家临时调整温室布局。
隐藏资源发现机制
除地表资源外,地下矿脉需通过「地质雷达」扫描,深海资源需建造「水下采集站」。某些稀有元素(如反物质矿)仅在特定引力波频段下显现,需玩家自行调试探测器参数。
(三)生存反应速度挑战
实时压力决策系统
殖民者生命体征、飞船能量储备、星球环境数据均以毫秒级更新。例如,当氧气储量低于 10% 时,需在 30 秒内选择「全员休眠」或「启动应急制氧」,前者可存活但延缓建设进度,后者可能引发爆炸。
多线程操作界面
玩家需同时管理「飞船航线」「星球基建」「科研队列」三条主线。例如,在指挥飞船躲避陨石的同时,需暂停星球上的工厂生产以调配资源修复护盾,操作复杂度堪比《星际争霸》微操。
死亡惩罚机制
若殖民者全员死亡,游戏将进入「文明重启」状态,保留部分科技树但重置资源。这种「硬核生存」设计迫使玩家采取「双备份基地」「冗余资源储备」等策略。
游戏优势
(一)生态差异化的星际区域
四大星际区的战略抉择
太阳系区:包含火星、金星等类地行星,适合新手熟悉基础殖民流程,但资源竞争激烈。
冰巨星区:天王星、海王星等气态行星卫星群,富含液态水但需突破极寒环境(-200℃以下)。
中子星区:强辐射环境下可开采稀有能源,但殖民者需穿戴「防辐射甲」(占用背包容量 30%)。
暗物质区:存在空间裂缝等特殊地貌,探索风险极高但可能发现「时空扭曲技术」蓝图。
星球改造的科学逻辑
改造金星需分三阶段:①部署「散热塔」将温度从 462℃降至 150℃;②投放「藻类孢子」生成氧气;③建造「穹顶城市」抵御酸雨。每阶段耗时 3-5 个游戏日,且需消耗巨量钛合金。
(二)资源驱动的统治力体系
三维资源管理模型
基础资源:矿石、能源、食物,直接影响基建速度。例如,建造「聚变反应堆」需消耗 500 单位铀矿和 200 单位氚。
战略资源:反物质、暗能量,用于解锁高级科技。例如,「星际传送门」研发需消耗 10 单位反物质,而获取反物质需在黑洞附近进行危险采集。
人力资源:殖民者数量决定生产效率。通过「太空港」招募移民时,需平衡「人口增长」与「粮食消耗」,否则可能引发饥荒。
统治力提升的多重路径
长官系统:招募蓝 / 紫 / 金卡长官,分别提供「资源产出 + 15%」「科研速度 + 20%」「灾害抗性 + 30%」等加成。例如,「盖亚族生态专家」可提升植物生长速度 40%。
卫星网络:建造「太阳能反射镜」调节星球温度,部署「轨道防御平台」抵御陨石,发射「引力锚点」稳定行星轨道。
文化渗透:建设「星际广播塔」提升殖民者幸福度,避免因「思乡病」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50%。
(三)参数可调的生存系统
八大核心参数调控
温度、气压、氧气、辐射、湿度、重力、光照、磁场构成星球生存参数网。例如,调整火星重力至 0.38g 时,需同步改造大气层以防止气体逃逸,否则殖民者将出现「低重力骨质疏松症」。
生态链动态平衡
植物 - 动物 - 微生物构成三级生态链。过度种植「高产小麦」可能导致「土壤肥力枯竭」,需引入「分解者菌群」循环资源;肉食动物数量过多则会引发「食草动物灭绝」,破坏食物网。
科技树分支抉择
300 + 科技分为「生存」「扩张」「科研」三系。例如,选择「地表加固技术」可提升基地抗灾能力,但会延缓「太空电梯」研发进度,影响资源运输效率。
更新内容
修复已知问题










模拟城市:我是市长